中文
关于我们
主营业务
技术平台
学术交流
新闻中心
加入我们
主营业务
表单填写
*姓名
*电话
*邮箱
*公司
*留言信息
熙宁小课-第120期 | 揭秘ADC药物之PK检测形式和结果一致性的关键考量
发布作者:熙宁生物发布时间:2023-10-26

有着“生物导弹”之称的ADC药物在近几年可谓是非常的火热。按照相关机构的预测,2023-2030年ADC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状态,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0%,预计今年ADC药物市场规模就将突破百亿美元大关。


截止到今年8月份,ADC市场也早已捷报频传。在2月中旬,ADC药物的重磅产品DS-8201在国内顺利上市,紧接着在3月份,辉瑞正式宣布以4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DC领域龙头公司Seagen,一举刷新了ADC领域并购金额的纪录。除此之外,国内ADC药企的跨国转让授权也不断传来好消息,比如信诺维、映恩、启德、百力司康等等。可以说目前市场对ADC药物的追逐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,很多药企也视ADC为下一个PD-1般的存在。


PART 01

ADC药物简介


从结构上来说,ADC是由单克隆抗体、连接子和小分子药物构成的多结构域分子,通过ADC分子的抗体部位特异地结合到目标细胞表面的靶抗原,介导内化作用后进入细胞,再通过细胞内环境和溶酶体的作用释放出小分子药物发挥作用。与单独使用抗体或小分子药物相比,ADC 兼具了小分子与抗体药物的双重优势。


理想的ADC药物能在循环系统中稳定存在并能准确到达靶标部位,最终在靶标位置释放载荷。从靶点上来说,理想的靶点需要满足两个条件,一个是仅在靶标细胞上表达或者主要在靶标细胞上表达,第二个是在抗体结合后可以进行内化。传统的靶点是在肿瘤细胞上高表达的一些靶点,比如HER2、EGFR,目前也有一些较新的靶向肿瘤微环境的ADC靶点。从抗体上来说,为了更好的将ADC导向靶标细胞,抗体需要考虑其亲和力、靶点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的能力、免疫原性以及半衰期等。目前抗体端除了使用人源化的单抗以外,减少分子量以增加穿透性的抗体片段、增加靶向效率的双表位或者双靶点的双抗也出现在不少ADC中。连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,直接决定了ADC的稳定性以及在肿瘤细胞中释放毒素的效率,包括可裂解和不可裂解两种类型,不可裂解的连接子在循环系统中更稳定,脱靶毒性较低;可裂解的连接子在小分子药物释放后可以发挥旁观者效应,增加效果。小分子药物主要是针对肿瘤适应症的毒素,例如微管蛋白抑制剂、DNA损伤剂,或者是一些针对自身免疫适应症的激素类调节分子,目前也有一些ADC药物同时连接两种不同的小分子药物协同发挥药效。


ADC药物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代技术的变革,在稳定性、DAR(小分子药物和抗体的结合比)值均一性、CMC特性、抗肿瘤活性上都在不断改善,治疗窗口也在不断扩大。尤其是第三代的ADC,由于定点偶联技术的发展,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DAR值均一性的问题,改善了ADC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。


PART 02

ADC药物的体内代谢和PK检测形式


本质上来说,ADC药物是一个不均一的混合物。不同的DAR值,同样DAR值不同的偶联位点,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分子。在进入体内以后,一方面ADC分子可能会因为体内的降解而产生相应的变化,另一方面不同DAR值的ADC分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清除率,所以随着给药时间的推移,不同采样点上ADC的DAR值分布和开始给药的ADC药物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,尤其是在比较靠后的时间点。


随着ADC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变化,最终会形成不同的检测物形式,主要是不同DAR值的完整的ADC分子、没有连接小分子药物的裸抗、游离的小分子药物及其代谢物。那在临床生物分析检测时,重点需要关注检测哪些形式呢?可以先看一下已上市的ADC药物的相关信息。


表1  已上市ADC药物临床PK检测形式总结

从上表的总结可以看出,在目前全球上市的15款ADC药物的临床PK检测上,绝大部分检测的是总抗体(PK-TAb)、ADC(PK-ADC)和游离小分子药物(PK-Payload)这三项。在检测方法上,通常使用LBA方法检测总抗体和ADC,少量上市药物使用LC-MS进行检测,游离小分子药物均使用LC-MS方法检测。


PART 03

基于LBA平台的PK检测


从ADC的代谢特征上来看,目前ADC药物总体而言表现的是类似抗体的特征,比如较低的清除率、较长的半衰期、低分布容积、非线性分布和消除等。


对于反映ADC药物PK特征的总抗体和ADC的检测,目前LBA是最常用的检测方式,从方法设计上来说,对于总抗体,可以使用一对试剂对来分别作为捕获和检测试剂,这里的试剂可以考虑使用特异性的抗ADC抗体端的抗体、靶点蛋白、通用型的抗IgG抗体。对于ADC的检测,通常使用抗小分子药物的抗体作为捕获试剂,再使用抗ADC抗体端的抗体、靶点蛋白或者通用型的抗IgG抗体作为检测试剂进行试剂配对组合。


图1  ADC药物-TAb & ADC 方法设计


由于ADC药物的PK需要检测TAb和ADC两种不同的形式,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两种不同形式检测结果的可比性,需要在方法开发中重点考虑DAR值敏感性和靶点干扰对检测的影响, 并在开发中最大程度保证两种方法的一致性。

关键点一:DAR值敏感性


ADC药物在进入体内以后,会有一系列的代谢转化。一方面ADC分子中的毒素可能会在循环系统脱落或部分脱落,另一方面不同DAR值的ADC分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清除率,通常DAR值更大的分子清除率更快。所以从ADC分子的变化来说,随着时间的推移,分析物本身的DAR值分布总体而言会有降低的趋势。在分析方法开发时,使用不同DAR值标准品进行测试,选择DAR值不敏感的分析方法就是一个保证样品结果可比性的关键点。


例如上表中的例子,在该例子中,ADC的平均DAR值是4,从不同配对试剂的结果来看,对于总抗体的测试数据,其试剂配对1在低DAR值标准品及裸抗检测时,测定结果明显偏低,试剂配对2受DAR值影响较小;对于ADC的方法而言,其试剂配对1受DAR值影响较小,但试剂配对2在检测低DAR值标准品时明显结果偏低。在这个例子中,如果我们在总抗体和ADC的检测上,都选择其相应的试剂配对1,在实际的样品检测中,很可能会出现ADC浓度大于总抗体的情况,因为总抗体检测结果在DAR值变低后是偏低的。另外,如果我们在总抗体和ADC的检测上,都选择其相应的试剂配对2,结果很可能会出现ADC浓度明显低于总抗体的情况,看上去像是ADC分子的毒素有很多全部脱落了,但其实和方法学也有不小的关系。


从上面的讨论中,我们可以看出,ADC临床检测中出现的有些不合逻辑的问题,是可以在方法学中找到原因的,我们也可以通过前期方法学更细致的设计和测试,选择最优的方法形式以免在样品检测中出现问题。就如上面这个例子,最终正确的选择显然是用总抗体的试剂配对2进行总抗体的检测,ADC的试剂配对1进行ADC的检测,这样才能保证方法学检测不同DAR值ADC产物的一致性。

关键点二:靶点干扰

ADC药物是靶向细胞上的靶点,靶点通常在循环系统中浓度并不是很高,因此靶点干扰的问题经常容易被忽视。但在实际的项目中,一方面部分靶点在循环系统中的浓度并不低,例如BCMA,浓度在几百ng/mL;又例如HER2,在部分高表达患者中,循环系统中能到达μg/mL水平;另一方面,很多靶点在给药后循环系统中的总浓度会增加,这些都会增加靶点对方法的影响,尤其是对一些样品浓度低的采样点,如果分析方法在总抗体和ADC方法的靶点耐受上差异很大,很可能也会造成检测结果的不一致。


总体而言,对于靶点干扰的问题,需要我们在方法设计时关注总抗体和ADC方法检测的药物形式是否有差别,也就是我们在单抗检测中的total和free的问题。那另外就是在开发阶段,需要进行靶点干扰的测试,选择不受靶点预期浓度干扰的方法形式,或者选择靶点对总抗体和ADC干扰程度近似的方法形式。

关键点三:方法一致性

对于总抗体和ADC的检测,在方法层面上尽可能保证一致性,也能更好的保证样品在检测上的一致性。例如,除包被试剂不同外,尽可能使用相同的缓冲液和检测试剂;方法参数(定量范围、MRD等)及操作尽可能一致。在定量范围一致的情况下,推荐使用同一批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进行总抗体和ADC的检测,以减少配制带来的差异。


PART 04

熙宁生物|精翰生物ADC药物检测经验


熙宁生物|精翰生物在ADC药物的检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涵盖ADC药物的热门靶点EGFR、HER2、FRα、Trop2、Nectin-4、B7-H3等等,目前有20多种ADC药物正在熙宁|精翰进行检测分析,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在后台留言咨询。


表2 熙宁生物|精翰生物ADC药物检测经验(部分)


专属客服
免费通话
表单填写
回到顶部